2022云南成考專升本民法測驗題2
本文是2022年云南成人高考民法練習題,需要的同學可自取。
三、簡答題
1.簡述姓名權的主要內容。
答:姓名權是指自然人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姓名的權利。姓名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命名權,即每個自然人都有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
(2)使用權.即每個自然人都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姓名。
(3)變更權,即每個自然人都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
2.簡述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
答:肖像權是指自然人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現、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構成侵害肖像權的民事責任應當具備以下要件:(1)須有使用他人肖像的行為;(2)須未經自然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
3.簡述一般人格權。
答:一般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以一般人格利益為客體,并概括和決定具體人格權的一種權利。一般人格權以一般人格利益為客體,而具體人格權則以具體的人格利益為客體,因此,一般人格權是產生和決定具體人格權的基礎。一般地說,一般人格權的內容包括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等內容。所謂人格獨立,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律上均享有獨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控制;所謂人身自由,是指自然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享有人身不受侵犯和自主行為的自由;所謂人格尊嚴,是指自然人基于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程度、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所應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以及應受到社會和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四、論述題
1.論人格權的特征。
答:人格權是指作為民事主體必須具備的、以人格利益為客體的.并為法律所承認和保護的民事權利。人格權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人格權是作為民事主體資格所必備的權利。民事主體只有具有人格權,才能實現人格的獨立與自由,才能成為民法上的“人”。
(2)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固有的一種權利。人格權始終與民事主體相伴隨而客觀存在,不依民事主體的意志更無須民事主體為一定的行為去取得。對自然人來講,無論其年齡、智力、能力、社會地位、種族、膚色、信仰等存在何種差別;對法人和其他組織來講,無論其所有制性質、資產規模等存在多少區別,都平等地享有人格權。此外,人格權不能由民事主體轉讓、拋棄,也不能由繼承人繼承。對于觸犯刑法的人,雖然可以剝奪其政治權利(或政治權利上的人身權),但不能剝奪其民法上的人格權。人格權隨著權利主體的存在而存在,并隨著權利主體的消亡而消滅。
(3)人格權以人格利益為客體。人格權是以人格利益為客體的民事權利。人格利益分為一般人格利益和具體人格利益。一般人格利益泛指人的自由與人格尊嚴;具體人格利益指的是生命、健康、身體、姓名(名稱)、名譽、肖像、隱私等人格利益。人格利益不是對人的身體,而是對人的人身和行為自由、安全及精神自由等方面享有的利益。
(4)人格權是由法律確認的。民事主體的人格權,無論是自然人的,還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都是法律賦予的。當然,在不同國家,以及在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人格利益受法律確認和保護的范圍并不一定相同。
2.試述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答:侵害名譽權應具備下列要件:
(1)行為人實施了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這一要件包括兩層含義:首先,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只能對特定人實施。所謂特定人,是指社會公眾知其所指為何人。其次,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以侮辱、誹謗為主要方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通常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消極的不作為,只有在法律賦予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負有保護他人名譽權的積極作為義務時,如其未盡該積極作為的義務,才可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2)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行為人故意損害他人名譽,當然構成侵權行為。如果行為人是出于過失,也可構成侵害名譽權。
(3)造成損害后果。只有行為人過錯實施了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并造成一定的損害結果,才產生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這種損害結果首先表現為直接的名譽毀損的不良結果;其次,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往往還會導致受害人的非財產損害和財產損失等間接后果。但這不是構成侵害名譽權的決定性因素。
(4)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
果關系,即受害人名譽毀損的損害后果是由侵害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所引起的。
3.試述隱私權與名譽權的區別。
答: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名譽權是指民事主體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隱私權與名譽權是兩種不同的人格權,其區別表現在:
(1)主體不同。隱私權僅自然人享有;而名譽權除自然人享有外,法人、其他組織也享有。
(2)客體不同。隱私權的客體是自然人不愿為他人知曉或不宜公開的秘密,是一種事實;而名譽權的客體是公眾對特定人的社會評價,是一種觀念。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隱私權的方式常見的是未經自然人同意或授權而披露、傳述、散布、竊取他人的個人隱私事項;而侵害名譽權的方式常見的是侮辱和誹謗。
(4)侵害的內容不同。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散布、公開的內容并非捏造、虛構的,而是事實;而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人散布的內容是捏造、虛構的,并非事實。
(5)行為人的心理狀態不同。侵害隱私權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過失,可能出于惡意也可能出于善意;侵害名譽權大多是一種直接故意行為,行為人主觀是惡意。
(6)行為人的主觀目的不同。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主觀上可能不具有目的,也可能具有惡意或善意目的;而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人的主觀目的是為了毀損、貶低他人名譽。
(7)保護方式不同。隱私權的保護主要通過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方式進行;而名譽權的保護還可以通過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方式進行。
版權聲明:本文“2022云南成考專升本民法測驗題2”來自“云南成考網”,內容來自互聯網,有關成考高起專、高起本、專升本的報名時間、入口、費用等信息內容請以云南招生考試網為準。若轉載,請注明:http://m.purplefox.cn/snews/3433.html,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版權等相關問題,請給我們致電或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和回復。